社工也可申请保障房了!实用型人才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近日,随着龙悦居第三批房源配租启动,我市迄今最大规模的保障房分配接近尾声。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分配共提供近万套房源,其中有近4000套房源面向人才群体配租。
“如此大规模、并在全市统一住房保障体系框架下以实物方式为人才群体配租,尚属首次。” 市住建局局长李廷忠说,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竞争力,2011年,深圳开始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全国率先将人才群体全面纳入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实物配置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为人才群体提供住房保障。
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向各类人才发放住房补贴4.1亿元,惠及约5.9万人才。预计到今年12月底前共发放住房补贴约6.5亿元,提供住房7445套,惠及约7.7万人才。
在全国率先推出人才安居工程
近年来,同许多城市一样,伴随节节攀升的高房价,深圳发展也遭遇了人才瓶颈——一些本来让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的深圳企业,现在却普遍面临招人难的尴尬局面。在新形势下,如何再造人才新优势,使深圳继续保持强大的人才吸引力、竞争力,是深圳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且日益紧迫的课题。
2010年12月,深圳启动人才安居工程试点工作,2012年底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扩大试点。人才安居工程的推出,重点解决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鼓励发展的产业,科技含量高、纳税额度大、对城市转型发展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各类重点企业事业单位、产业园区,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人才安居问题。
面对激烈的争夺人才局面,国内多个省市都推出了引才计划,如北京的“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杭州的“521计划”、苏州的“1010工程”等等。
那么,深圳的人才安居工程与兄弟城市的引才计划有何不同呢?深圳市住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蔼贫说,深圳人才安居工程的最大亮点是,把人才安居与全市住房保障房体系对接,根据人才需要,调整住房保障规划、计划、建设配套用途、分配对象、分配政策,将人才安居纳入其中,实现了财政资金、租售房源、行政资源一次投入,实现企业、人才、政府多赢。
“租、售、补”结合解决人才住房困难
深圳人才安居形式不断完善,针对不同人才群体的住房需求,采取了 “租(公共租赁住房)售(安居型商品房)补(货币补贴)”相结合的形式。
市住建局房改处负责人介绍,深圳人才安居的做法是,将人才划分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等多个层次,按照人才不同层次所对应的条件和标准,分别采取免租入住、住房赠与、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多种安居方式。
着重解决为数众多的人才“夹心层”住房困难,是人才安居工程的一大特点。该负责人介绍说,人才安居工程的保障对象除了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高级人才外,还包括人数众多的中初级人才群体。
“夹心层”人才相关待遇包括:博士35岁以下、硕士30岁以下、学士25岁以下,凡在深圳没有任何形式自有住房的,凭所签工作合同等资质材料,可先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或领取期限不超过3年、每月分别为1000、500、200元的租房补贴。同时,这些人才在深圳工作满3年的还可申请购买安居房。
社工等实用型人才纳入住房保障
今年9月3日,2013年深圳人才安居试点企业名录在深圳政府在线及市住建局网站公示,名录中,社工群体首次纳入人才安居保障范围。
为了解决人才引进中“引非所需”、“引得进,留不住”的难题,深圳通过人才安居工作的实践,率先在全国提出“实用型”人才的概念。市住建局房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所谓“实用型”人才,即学历、职称、专业成果达不到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却又是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如临床医师、一线教师、产业急需的各级技工和社工等。该负责人表示,这项政策对我市长期工作在一线岗位的各类实用型人才,是一个极大的激励。
今年以来,深圳加速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才从中受益,人才聚集效应已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