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 服务电话

  • 18124074099
曼顿顾问-推动企业变革与成长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今日深圳 行业资讯 咨询百科 最近搜索:iso专员 验厂咨询 外审员培训 1 资格 iso iso14001外审员 培训师 安全生产法 清逸堂 社会责任 质量管理体系 资格考试 认证咨询 外审注意事项 Ics 提取公积金 iso9000
今日深圳

创新深圳是如何炼成的

深圳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之城”,“创新”也成为深圳代名词。

美国当地时间3月10日,一则写着“MAKE WITH SHENZHEN(与深圳共同创造)”的深圳“创客之城”巨幅广告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这是2015年深圳创客周的主题宣传,彰显了这座城市对“创造”的强烈渴望。“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近年来,深圳创客队伍不断壮大,数以千计的创客活跃在深圳的各个角落。柴火空间、创客工场、矽递科技等创客机构在国内外创客领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考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创客”文化热潮。创客是创新创业重要的助推者。创客的聚集、创客文化的兴起是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最时尚的表征。

数据显示,2014年,深圳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万件,同比增长15.9%,连续11年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6.7件,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近3年,深圳获得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36项国家科技大奖。在福布斯发布的“中美创新人物”中国10人名单中,深圳占5席。在2014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深圳两项研究成果入选。深圳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之城”,“创新”也成为深圳代名词。

改革创新是立市之本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深圳原本是南中国的一个小渔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迅速崛起的关键就在于持续创新。在特区初创期,深圳率先冲破旧观念传播新思想,以一个又一个“第一”为中国改革发展创新探路,如发行新中国第一支股票,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等;在转型发展期,深圳再一次凭借创新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急先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创客之都”、“创新之城”。

30多年来,深圳人靠不断创新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原副市长张思平说,“深圳这座城市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强,以先行先试为己任,以改革创新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机、活力之源。”

“深圳观念”是深圳创新文化的标志。深圳在改革开放中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一系列创新观念,“闯”入一个个传统观念的禁区雷区,引燃一个个振聋发聩的思想观念大爆炸:关于特区姓“社”姓“资”问题的争论、关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大讨论、关于特区是否继续“闯”的分歧和争辩……这些理念之争带来了当时中国思想界最关注的前沿突破,使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进入了一个新境界,推动了深圳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深圳观念”中“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都直接与创新相关,创新已成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成为这个城市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深圳的移民文化为城市创新注入不绝动力。深圳已经是一个人口近1400万的大都市,但本地原住民不到30万,深圳95%以上的人口都是新移民。深圳移民来自全国各地,带着各种各样的动机和梦想来到深圳,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原居住地的“不满足”,所以需要到这里来实现自己的满足,寻找这种满足感的过程就是实现梦想的过程。对于每一个来深圳的移民来说,“闯深圳”就意味着“告别传统”,丢掉自己原有的某些旧的文化习惯。这种特质使深圳形成了“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为内核的创新文化和氛围。移民文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能够容纳不同的文化和个性。这种多元化的文化使得移民们既能保持各自的个性又相互包容相互借鉴,这就形成了深圳文化开放和兼容的特性,为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移民网络形成的“章鱼”模式,能够利用其发达的触角快捷高效地利用国内外资源,迅速获取整合各种最新信息,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深圳“创新之城”的炼成得益于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较为开放的市场机制。深圳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先发之地,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原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现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说,百年招商局在深圳这片热土创造了自身发展的第二次辉煌,深圳良好的发展环境,健全的市场机制,让各类企业可以大展拳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获取成功。

深圳市市长许勤认为,深圳企业强大的技术转化能力主要是源于强烈的市场意识。他们能够敏感地去捕捉技术创新成果,然后迅速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形成一个企业,进而打造一个产业链条。在深圳,企业成为了真正的市场主体。企业在成为创新主体之前,一定要成为市场主体。如果你不是市场主体,没有竞争意识,就一定不会有创新动力。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利益诱导机制可以链接各种创新要素资源,它让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在创新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企业家走到了前台,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者、组织者和风险承担者,形成了创新的示范效应。同时技术入股等股权激励机制也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深圳通过开放的市场机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表现为六个90%,即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生产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这种技术创新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将研发、生产和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深圳高科技企业超过3万家,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他们通过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的研发投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续创新动力,造就一大批世界级科技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华为公司成为我国首个跻身全球研发支出50强的企业,华大基因、腾讯入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杂志全球最具创新力技术企业50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等一大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产业链优势降低成本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想法,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才能实现产业化。从创意到产品,需要制造业;从产品到市场,需要金融业。深圳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迅速地将创新产业化。

深圳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让创新更便捷。经过30多年的积累,深圳已拥有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硬件领域科技、资本、信息、人才的聚集。国内最大的开源硬件制造商——矽递科技创始人潘昊谈及来深圳创业的初衷时说,自己在华强北转了一天,就被这里完美的硬件配套所折服。国际知名机构、硬件孵化中心HAXLR8R的创始人Cyril Ebersweiler去年把总部从硅谷搬到了深圳,他说:“这里能够让我们在1公里之内找到任何想要的原材料,这是美国、欧洲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做不到的,因为那里没有深圳的华强北。”另一名落户深圳的印度创客也表示,不管多复杂的设计,在这里都只需要不到1周的时间就能生产出样品来。

在深圳,华强北周边不超过1公里的范围内,就能找到创客想要的所有原材料,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你就能完成“产品原型-产品-小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而成本可能只相当于硅谷的1%到5%。一名中关村早期创业者问儿子:“为什么一定要大老远跑到深圳办公司?”儿子回答说,找一块IC,在深圳两个星期就够了,但在别的地方可能要两个月;做一块PCB板,深圳及周边地区加工厂多,质量好又便宜。这就是深圳的制造业基础加上市场经济高度发育积累起来的产业链优势。这种优势让创新在深圳变成更便捷,让深圳变成了“创客天堂”。

深圳创新活动的活跃还得益于深圳发达的金融产业。深圳是中国创投之都,全国1/3的创投机构和创投资本都在深圳,其中不乏面向创客的创投机构。与那些面向成熟企业的创投相比,面向创客的创投服务要丰富得多,如创业津梁的“创业导师团+天使投资”模式,曾李青的“给钱+培训+生活帮助”模式等。此外,还有一些独树一帜的机构,提供一些特色鲜明的服务,像李克强总理曾经到访的柴火创客空间,就是“创客沙龙+工作室”的服务模式。而最近在美国成功亮相的HAXLR8R,则是一个面向创客的创业孵化器,它由美国人Zach Smith创建,从世界范围内挑选有潜力的创业团队,在深圳华强北的办公室孵化,孵化成功后在美国亮相。正是有了这些以创投引领的全方位服务,创客在深圳既能享受到深圳成本,又能享受到硅谷待遇。

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35年前,深圳只是一片“科技荒漠”。35年后,深圳已然成为“科技绿洲”,从全部“拿来”到海量出口,深圳一跃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重镇,成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这一切源自深圳城市发展战略中自觉的创新意识和执著的创新追求。深圳成立特区之初,主要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产业,依靠独特的政策优势取得了飞速发展。1994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向中国腹地延伸,深圳在政策上的优势逐渐弱化。1995年深圳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率先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观。如果说第一次创业是依靠了“特殊政策”的优势,那么第二次创业则是深圳完全通过自身创新优势实现的。2005年,深圳的“特区理念”再次发生飞跃。深圳勇敢地进行自我解剖,并指出现发展模式下的“四个难以为继”,一是土地、空间难以为继;二是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三是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四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因此,深圳提出从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的升级转型。从最初提出“二次创业”、“速度深圳”至“效益深圳”转型,再到当前“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20年来,深圳的城市创新战略历久弥坚,渐入佳境。

一是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在深圳自主创新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出台了不少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文件。2008年,深圳再一次大规模推出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为统领,同时推出《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1+6”文件体系,这些文件成为深圳全市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的行动纲领。市人大还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将自主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深圳还在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创新软环境上不遗余力,先后颁布和修订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规定》、《深圳经济特区技术秘密保护条例》、《深圳市互联网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若干规定》等法规条例。深圳是全国首个将专利、商标、版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进行集中管理的城市,在全国设立第一个知识产权法庭,通过加强执法和司法的力度,推行行政、刑事、民事的三者合一,从立法、执法等方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护创新成果。

二是持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深圳市财政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十一五”期间,市财政科技投入从36.1亿元增加到70.2亿元,占市本级预算支出的比例接近7%。特别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下降的情况下,市财政安排的市科技研发资金仍然实现同比增长超过40%,这体现了深圳“舍得投入”,强力推进自主创新的坚定决心。在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的引导下,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也稳步提高。201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0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三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聚集创新资源。通过实施“孔雀计划”等,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发挥“三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两院(中科院、工程院)、一省(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优势,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和基地;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落实深港创新圈三年行动计划,集聚香港优质创新资源;建设了包括技术产权交易在内的深圳联合产权交易中心,设立了按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资金链和投融资机制;建成了一批公共技术平台,支持企业的技改和研发活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目前,深圳的国家及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超过1100家。去年深圳共有383个项目承担了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申请资金约35亿元。2014年,深圳支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147项,投入6亿元,在4G技术、基因测序分析、超材料、新能源汽车、3D显示等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在谈到深圳的城市创新战略时说,深圳要着力建立一个综合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创新链把各种创新要素形成一个正向的振荡,就是科研资金最早投入,最后通过成果,通过金融创新走下来,走到最后再回到科研创新进行新一轮的更高技术、更高水平的创新,形成一个正向的振荡。许勤把这样的良性循环比作激光器,越振荡强度越强。现在,深圳敏锐地把握世界范围内创客活动崛起的新趋势,把更多目光关注到青年创新、学生创新、创客活动等小微创新、万众创新、草根创新等活动,并确定每年6月份在深圳举行国际创客周活动,推动深圳成为全球创客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