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银行为啥老“缺钱”?银行间拆借利率站7%高位
日前,市民在一家银行网点内购买理财产品。随着银行“钱荒”的持续发酵,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路水涨船高。 新华社发
临近年末,“缺钱”气氛一直在银行间弥漫。上周末,7天、14天和1个月期三品种银行间拆借利率均站上7%高位。这意味着银行之间借钱得支付7%的利率,大约是支付给普通储户利息的两倍。
业内人士指出,这表明银行体系资金“错配”问题十分突出。
“钱真是越来越难找了”
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各期限已经连续多日上涨。中国银行债券交易员小刘正在忙着为银行“找钱”,他感叹“钱真是越来越难找了。”每天打几个电话,对方大多都表示“没钱”。
中国农业银行负责理财业务的刘经理告诉记者,年末资金紧张的银行会向其他银行借款,为了降低风险,即使资金宽裕的银行也很谨慎,通过提高同业拆借利率,防止资金外流。
为了从市场上找钱来“填空”,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提高,对公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达7.5%之多;与此同时,IPO即将开闸,资金也被分流,20日收盘,沪指跌破2100点,这是沪指连续9个交易日下跌。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如果银行未按时支付到期款项,不仅影响该银行的信用,还会将不良情绪传染到金融市场,也会让普通投资者担忧。
“利率高了,说明银行缺钱。”银率网理财分析师毛亚斌说,“缺钱”从银行间业务波及私人业务,除了提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还出现了违规揽储等行为,有可能造成流动性风险。
金融业“击鼓传花”惹的祸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说,看起来好像是货币供应不足,其实是流动性趋紧,大量资金只在金融体系内交易,引发了高杠杆博弈,推高金融风险。
一位中国银行风控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不少银行资金的一个运行轨迹是,国有商业银行借钱给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借钱给城市商业银行,城商行再借钱给信托机构,信托机构再把钱投向房地产行业及地方融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银行部门通过大量的理财产品,将储蓄资金转移到信托、基金等“影子银行”,以“高利贷”方式再转移到中小企业或个人。据评级机构标普测算,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未到期的信贷总额3.7万亿美元。
记者近日多次接到一些信贷公司的业务电话,对方表示正与平安等多家银行合作,为手头紧张的顾客办理无抵押担保贷款,利息20%左右,还可办理光大等银行大额度信用卡,并可取现。
债务余额近八成来自银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表示,一些地方政府“造新城”等投资项目,直接或间接从银行体系吸引大量资金,这也是造成流动性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审计署报告显示,2012年底债务余额中,78%来源于银行,特别是“影子银行”,如信托贷款、高息揽存等。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分流了一部分银行资金。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等表示,现在银行存款流失比较严重,如“余额宝”等吸引了大量零散储户。
专家·观点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重新进行利益调整
流动性紧张,是中国金融改革所必须面临的阵痛,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重新进行利益调整的开始。
据分析,这一次,央行连续三天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并表示今后视流动性余缺情况,灵活运用SLO调节市场流动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央行措施不可能完全缓解资金紧张状况,不排除继续投放可能,但今后需要在监管方面进行调整,解决存贷比优化、保持流动性平稳等问题。
一些民间借贷异常“火爆”,“影子银行”大行其道,是由于银行存款利息低,人们愿意将资金投向这里。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表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表示,通过行政手段让资金流向不景气行业,这样违背了经济规律,让金融体系重视实体经济,一定要“治病’在前,中国经济“升级”,首先需要实体经济“升级”。
专家指出,“余额宝”“人人贷”等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许会倒逼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银行部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使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